《影片一》
NETworks公司所製作的預告片段
劇名:【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觀劇時間:2010年8月26日 7:30PM
觀劇地點:美國舊金山Golden Gate Theater
演員名單:
《Belle》 Sarah Rolleston |
《Beast》 Justin Glaser |
《Gaston》 Nathaniel Hackmann |
《Lefou》 Michael Fatica |
《Mrs. Potts》 Sabina Petra |
《Lumiere》 Merritt David Janes |
《Cogsworth》 Keith Kirkwood |
《Madame de la Grande Bouche》 Jen Bechter |
《Maurice》 Christopher Spencer |
《Babette》 Erin Elizabeth Coors |
《Chip》 Jeremiah Frank Burch III |
《Monsieur d'Arque》 Nate Suggs |
一直以來在寫心得文上,最討厭的就是寫觀劇心得,因為若在觀劇的時候要記下許多演出的細節,就失去了觀劇的樂趣,加上觀劇也只能夠在現場上享受,若是在舞台上錯過的東西也不能夠倒帶重看或是重聽。不過既然想說要好好經營這個網誌,就先拿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劇來先試寫,希望大家可以看懂我拙劣文筆的心得文,在閱讀之前先簡單地看一下這次的製作設計以、舞台以及演員的簡短介紹影片。
《影片二》
裡面包含許多精彩的片段以及歌曲
話說這齣音樂劇對我來說也是意義重大,迪士尼在1995年的時候推出了第一個音樂劇,把它的娛樂版圖從電影圈拓展到紐約百老匯上,當時念國中的我對迪士尼的音樂劇推行的狀況不是很了解,對音樂劇也沒有研究,所以對於音樂劇的概念還是懵懂無知的階段。2002年那一年造訪美國,跟老姐一起去了紐約,當下【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還在百老匯上演,但是我本身比較想要去看【獅子王】(The Lion King),但是【獅子王】(The Lion King)在百老匯當時還是當紅炸子雞,買到票可說真的是一票難求,在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跑去看迪士尼當時另一齣音樂劇【阿依達】(Aida)而錯失了去觀賞【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的機會。依當時的觀念,想說【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是迪士尼的長青劇,應該不會這麼快就下檔,所以就跑去看【阿依達】(Aida)了。後來2008年有幸再訪紐約,只可惜當初的劇院已經換檔為迪士尼另一齣音樂劇【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了,這樣跟【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的錯身一差就差個八年,直到2010年初在舊金山念書時,從網路上得知他即將來舊金山巡迴的消息,才又再期待這場演出。
《圖一》
期盼多年的音樂劇終於來到舊金山巡迴了
【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是迪士尼的第一齣百老匯音樂劇,當初在百老匯上檔的時期我不時想要去紐約一探究竟,但是很可惜終究沒有機會造訪現場親臨。這兩年此劇在美國全美巡迴上演,於2010年8月17到29日短短兩週內於舊金山的Golden Gate Theater上演,得知訊息的我馬上興奮地向友人宣告,便也招集了不少在美念書的同學們一起逗陣來觀劇,最後以龐大的陣仗到現場看。在招集一同觀劇的同學中,其中一名美國同學說她曾經在紐約看過原百老匯版的卡司,這項資訊讓我羨煞不已,因為我本身也很喜歡原卡司飾演Belle的Susan Egan,只是現在也只能透過網路來一窺當時她所表演的情況了。
觀劇當日,與朋友們相約在劇院大門口,Golden Gate Theater的位置在兩條街的交界口,所以這個地點車水馬龍,十分熱鬧,可惜它位在舊金山較混雜的地區,一般人晚上是不會到這地方來閒晃的。進了劇院之後,一樓查票入口後面有小小的販賣區,裡面有各式各樣劇中的商品,依照慣例,我通常會買一本場刊,坦白地說,這本場刊要價廿美金實在是不怎麼便宜,裡面的圖片雖多且精美,不過比起我在紐約當時看劇的一般購買場刊狀況來說,大概貴了一般價錢約五塊美金左右,真是剝削我們這些死忠劇迷的荷包。場刊的封面一樣是野獸拿著一朵玫瑰花的剪影(見《圖二》),但是背景的配色卻是星空燦爛的深藍,而野獸的剪影也被華麗的圖騰給包圍,設計上比起黑底的設計精致許多。裡面所有的角色照片都是這次巡迴團的卡司,場刊內也附加一張這次巡迴團表演的演員照片以及個人資訊,很可惜場刊內並沒有放入替補演員的著裝照。
|
|
《圖二》 |
《圖三》 |
《圖五》
全村的人對這位愛讀書的古怪美女議論紛紛
《影片三》
歌曲《Belle》的曲末,從影片可以看到這次巡迴版本其實演員並不多
《圖六》
Maurice乘坐著他發明的『砍柴機』入場,Christopher Spencer飾Maurice
很可惜的是,這個製作的版本把原百老匯原有新加的歌曲《No Matter What》給刪除了,所以這一橋段全部都是以對話方式呈現。當Maurice將機器修理好要試著操作這個『砍柴機』的時候,Belle跑到舞台左方的井口後面看著他老爹操作(感覺上她好像不太信任她老爸)。我覺得這個機器在設計上有點問題,我自己坐在一樓觀劇,但是劇裡面利用該發明來劈柴只有兩塊木頭,而且是在機器的後方,以觀眾的角度上很難察覺這個機器尾端有木頭會跑出來,實在是很可惜的地方。當Maurice對他的新發明感到信心十足,Belle將她手織的紅圍巾給她父親,讓他準備去參加比賽。Maurice開始哼唱起《No Matter What (Reprise)》之前,那個半透明的屏幕從上方降下,這段狼群追逐的效果透過半透明的屏幕,偽裝成狼群的演員穿著黑衣,變成了名副其實『背著狼皮的人』,這段的視覺處理感覺上蠻不錯的,唯一的大敗筆就是狼隻的動作不太矯健,動作也不像四足動物,無論視飛撲、長嚎、追逐等姿勢,只能說演技需待加強。Maurice被追趕到了城堡門口,進了門才將那半透明的屏幕拉起,這時候Lumiere與Cogsworth已經站在舞台中間了。
城堡內的設計,有許多可移動的階梯式平台,高低寬窄都有,所有的平台都可以隨意組裝並且可營造不同的場景氣氛。從Belle在城堡內的房間、野獸的西廂房、兩兩墜入戀情的圖書館等,都利用這樣的平台移動來展現不同的場景。由於這個舞台沒有可讓道具滑移的軌道,所以所有的平台都是靠著人力來移動,通常大多時間需要移動平台的地方,有演員穿著淺灰色的服裝來推移舞台上的小平台,他們的服裝設計感覺像是城堡內也遭詛咒的傭人們。這版本在其他傭人上所作的造型設計雖然頗精美,但是與原百老匯版的造型依舊是差了一截。燭台Lumiere的造型先來說,他並沒有像原百老匯一樣可以從燭蕊中噴出真火來,而是利用燭心的風扇以及燈光,吹起蠟燭上的白布,雖然遠看是尚可接受,但是感覺上也怪怪假假的。而時鐘Cogsworth的造型也沒有方方正正、有菱有角的,不過衣服造型上卻有點像是大提琴的樣子,以及別上像個鐘擺的領帶(見《圖七》)。茶壺Mrs. Potts是一個非常瘦的女士演出,服裝造型上即使依照茶壺那種線條弧度來設計,也是看起來沒有茶壺的感覺,在造型上對我而言有點小失敗。
《圖七》
左至右分別為Keith Kirkwood飾Cogsworth、Jen Bechter飾Madame de la Grande Bouche、Merritt David Janes飾Lumiere。
《圖八》
左至右分別為Sabina Petra飾Mrs. Potts、Jeremiah Frank Burch III飾Chip、Merritt David Janes飾Lumiere以及Erin Elizabeth Coors飾Babette
Maurice不請自來進入了城堡內發現了許多奇妙的『發明』,這時候熱心的Lumiere請Maurice坐上野獸的主位,雖然這場景利用燈光的轉換讓野獸好像突然出現在舞台上,但是在野獸出現之前從左側的帷幕就可以看到演員躲在布幕後面蓄勢待發。這次巡迴版的野獸是由Justin Glaser所飾演的,他的聲音若與電影版的相較,的確尖銳了不少,而且野獸的怒吼聲也是由樂隊的音效來處理,不過整個吼叫聲聽起來比較像是打雷聲,很難跟野獸的動作連接起來,而且每次野獸在吼叫的時候都沒有直接面對觀眾,有時候吼叫在動作上與音效上並沒有搭起來,兩者的默契上還真是應該要加強訓練。
《圖九》
野獸造型,演員Justin Glaser感覺上有點太瘦了,對他的努吼發功實在是有點不滿意
Maurice被野獸抓去以後,場景轉換到Belle的家門口,Gaston正打發著三位愛慕著Gaston的女孩們。Belle出現之後,就展開Gaston的求婚之曲《Me》,說實在的,Nathaniel Hackmann的聲音的確蠻適合Gaston這樣自大的角色的,他的聲音十分嘹亮且豪邁,表演的技巧也是讓觀眾會心一笑,可惜這個巡迴版在歌曲《Me》的動作設計上並不如百老匯版的花俏以及逗趣,裡面也有大量動作是需要Belle與Gaston搭配的,但是在有些地方如接手漏接、姿勢不穩等,在這首歌表現上明顯看出兩者的配合度不夠,我猜想可能是因為Belle當天的演員是由替補演員來飾演,所以看起來配合得動坐上有幾分生澀。當Belle將Gaston支開之後,Lefou出現了,Belle認出那Lefou脖子上的圍巾是她給她父親的,在積極尋問下毅然決定去森林一趟救出父親。
到了城堡內不下多久Belle就找到被禁錮的父親。這個監獄的設計也是利用其中一個移動平台,這個平台設計較為高聳(此平台是後來西廂房放置玫瑰的地方),有較陡的樓梯,而樓梯下的空間就是拿來利用為監獄的造型。野獸看見闖入的Belle馬上將他給趕走,這個橋段野獸會唆使的那些僕人,就是那些移動平台看似裝飾品的哪些演員們。最後Belle願意以他自己終身的自由來換取父親的釋放,以前在看動畫電影的時候,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這次舞台版的演出才深深打動我心中一些對Belle的憐憫,畢竟自己最親愛的人將永遠都沒有辦法再見面,這是多麼無奈以及殘酷的情況。野獸帶領Belle到她專用房間的時候,路上提醒Belle千萬不要去西廂房,在這段的過程中,野獸竟然像是起了淫念般抓起Belle的頭髮聞了起來,讓我想到迪士尼第34部動畫長篇【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某橋段,Frollo將Esmeralda的手扣起來,之後在她的髮上尋香,這橋段的安排讓我覺得有點不太適合小朋友觀賞。進了房間,野獸邀請Belle一同共進晚餐,三位僕人Lumiere、Cogsworth以及Mrs. Potts都教導他如何禮貌地邀請女方參予,只是野獸處處碰壁,憤怒的發只好回到他的西廂房去。在野獸離去沒多久就響起歌曲《Home》的旋律,這首歌是當初百老匯版新加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這場Sarah Rolleston唱得還不差,下面是歌曲《Home》由Liz Shivener演唱,Sarah演唱到激動處並沒有像影片的Liz還跪下,而且這版本的歌曲沒有像其他外文版本有被濃縮過,是完整的版本,所以聽起來也頗過癮的。
《影片四》
Belle在失去父親以及自由時所唱出的歌曲《Home》,這次巡迴的版本並沒有縮減歌曲內容
《圖十》
《Gaston》整首歌都充滿著誇張的表演橋段
《圖十一》
歡樂騰騰的《Gaston》歌曲結尾,是我覺得比起之後的《Be Our Guest》還要精采
《影片五》
歌曲《Gaston》幾段精彩的片段
《圖片十二》
Lumierre將觀眾帶進一個魔幻的美食世界裡
《圖十三》
歌曲最後的大合唱,算是整個音樂劇的重頭戲
《影片六》
歌曲《Be Our Guest》把整個劇院氣氛帶到最高潮
《圖十四》
這幾乎是我當初觀劇時所坐位置的角度,下方有兩個演員是這些移動平台的『推手』,也是城堡內被著了魔咒的僕人們
《影片七》
在Justin Glaser的詮釋下,《If I Can't Love Her》的確讓現場在座的我一起陪他心碎
與一般音樂劇不同的是,通常一般音樂劇下半場會出現《Entr'acte》,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中場間奏,大多中場間奏的時後不一定每個觀眾都已經就定位了,這有點像是給觀眾的緩衝就座的時間,在【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裡面,《Entr'acte》卻有銜接第一幕結尾的劇情鋪陳。這時候半透明的布幕並沒有拉起來,並且布幕上還打著大雪紛飛的投影燈光,這時候就看到Belle在森林中奔走,突然舞台上跳進了幾隻兇猛的惡狼,可惜狼群的肢體動作還是太過擬人化了,感受不到狼群的威脅性,這時候野獸出現來營救美女Belle,是說個人私心地比較喜歡電影版裡頭的配樂,對於舞台版的感覺上就覺得沒那麼精彩。成功地英雄救美之後野獸也受了傷,Belle在城堡內幫著野獸擦拭傷口,Belle也藉此機會感謝野獸及時的營救,兩者也因此而更加認識對方。在擦拭傷口那一段,野獸的表演頗小孩子氣的,像是個長不大的男孩一樣,當Belle擦拭到了疼痛的傷口時,他那憋住忍痛的聲音以及表情逗得台下小朋友們哈哈大笑,話說回來,舞台版上的野獸比起電影版的來說,更加的有『人性』,在很多地方還會裝可愛,電影版的感覺上就略微『野性』以及『嚴肅』許多。
兩個在相處上漸入佳境,Belle緩緩在心中默唱著《Something There》,逐漸發現野獸的優點,野獸也是為了贏得Belle的芳心,決定送她一座圖書館。這版本的圖書館設計並不是利用背景道具建立龐大的圖書館場景,而是舞台上方落下一片畫似書海感覺的木板,老實說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簡略的圖書管場景,觀賞時候還是不掩內心的失望。之後Belle教導野獸閱讀亞瑟王故事的時候,兩者背對觀眾,這時候才看到野獸的尾巴是多麼的長。
《圖十五》
Belle與野獸之間兩者在閱讀上找到共同的樂趣,於是逐漸互生愛苗
當眾僕人見到Belle與野獸之間的進展,於是開始幻想再次回到人類的美夢,《Human Again》其實在原版的電影版是有的,但是後來還是被刪減了,是說我對這一段幾乎沒有很大的印象,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中間間奏的時候,Belle帶著野獸一同閱讀書籍,Belle請求野獸給她一次機會,邀請他一起共進晚餐,這一段還頗振奮人心的。緊接著場景換到了Gaston的小酒吧,原本在百老匯版新加的歌曲《Maison des Lunes》在這裡也刪除了,Gaston邀請了瘋人院的院長商討他周詳的詭計,原本是有歌曲的橋段後來改成全對話式的表演方式,多刪減一首歌曲還真是可惜。
城堡內,野獸準備與Belle共進燭光晚餐,此時響起《Beauty and the Beast》這首經典的主題曲,Mrs. Potts與Chip在一旁觀看Belle與野獸共進晚餐以及跳舞,《Beauty and the Beast》這首歌曲我到了這幾年才開始認為這首歌是真正的經典歌曲,小時候還認為這首歌曲沒有【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的《Kiss the Girl》或是【阿拉丁】(Aladdin)的《A Whole New World》來得好聽,但是這首歌的確很有歐式浪漫的味道,有種越陳越香的美感,《Beauty and the Beast》也大概是我鋼琴彈奏裡,第一首從迪士尼的樂譜中會背起來的歌曲,聽到的時候還不時注意樂隊伴奏搭配,的確是一首很令人陶醉的歌曲。Belle的晚禮服上,頭上頂個黃色的花環,看起來並沒有加分的效果,反而看起來更加俗氣,裙子摺疊所作成的層次感也給人家蠻低廉的感覺,野獸的造型反而中規中矩。在這次Belle與野獸的舞蹈裡,Belle的小碎步看起來有點像是日本藝妓的步伐,看起來頗生疏的,不過大致上算是流暢,雖然沒有到行雲流水的地步,但是整體上來說是還蠻好看的說。
《圖十六》
Belle與野獸的晚禮服定裝照,可惜Belle的衣服我不是很喜歡
《影片八》
Mrs. Potts所演唱的《Beauty and the Beast》讓整場觀眾陶醉在浪漫的氣氛中
共舞結束之後,貼心的野獸看到Belle若有所思的樣子,於是問了Belle是否有何心事,孝順的Belle非常思念當初被野獸驅逐的父親,野獸告訴Belle利用魔鏡可以看到他父親的樣子。Belle從魔鏡中看到前來營救自己的父親正困於森林裡,面容十分地焦急,這一段魔鏡依舊是金光閃閃,只是發現這段才感覺魔鏡剛開始閃的時候,Belle的表情就馬上轉換,好像有點太快了。這時候野獸看見Belle的表情,心裡也十分難受,於是放Belle離開去營救她的父親。看到這裡,自己也開始被野獸的決定有所動容,心裡的聲音也會不停地詢問自己,倘若我真的愛上一個人,會決定讓所愛的人幸福而讓他離開自己嗎?最近自己也有諸多類似的因素困擾,對於野獸的決定感到欽佩以及感動,若知道自己所愛的人能夠幸福快樂,即使對方的選擇不是自己,這樣的愛是真的需要學習而來的。當僕人問:「為什麼要讓她走?」野獸只是淡淡地說:「因為...我愛她。」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當時卻紮紮實實地憾動了我地心,的確,當下的我或許過分濫情,但卻也從野獸對真愛的態度上學習了不少。
帶著父親回家的Belle,Maurice驚訝著為何Belle可以從那野獸的魔掌中逃脫?Belle這時候跟父親解釋她對野獸的觀感改變,然她自己也有所改變。《A Change in Me》是【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於百老匯在1998年9月9日的時候,由Toni Braxton新接任迪士尼的Belle所添加的新歌。也因此,只要是在1998年之後其他國家所發行的專輯裡面,都會有這首歌曲的收錄。這首歌曲是在【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裡面最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次聽的時候是在迪士尼另一齣音樂劇【On the Record】裡面聽到的,當時就已經被優美的旋律給深深地打動了。第一次在現場聽,加上Sarah Rolleston的歌喉不差,我竟然也高興地『對嘴』了起來。
《影片九》
此影片是由Liz Shivener所演唱的《A Change in Me》
當Belle唱完這首歌之後,此時村民漸漸出現在舞台上,Gaston、Lefou以及瘋人院長Monsieur d'Arque都出現在舞台上了,聲稱他們聽到Maurice說Belle已經被一頭巨大的野獸給抓走了,所以他們作勢要將Maurice捉進瘋人院。Gaston從舞台右方Belle家後面慢步出來,Gaston告訴她若她願意嫁給他的話,他就願意考慮讓院長不將Maurice給帶走,之後Gaston更是強吻了Belle。看到強吻的這一幕,在台下的前方某位小朋友突然很大聲一聲「呦~」的聲音,整個戲院都聽到那小朋友的叫聲,引起全場哄堂大笑。Belle為了證明她的父親所說的沒有錯,拿起野獸留給Belle的魔鏡展示告知村民真的有那頭野獸的存在。在村民鼓動下,Gaston集合村裡的人前往城堡去抓下野獸。這時候舞台前方半透明的屏幕又降下了,所有演員走到舞台的左方,屏幕上打著如細雨般的投影,地版也噴起了乾冰,感覺他們真的有如跋山涉水般地來到野獸的城堡。這時舞台右方降下城堡的大門,當所有怒民們進去城堡的時候,城堡的大門以及前方的屏幕都一起被拉上去。是說Gaston與野獸之間的打鬥感覺都蠻假的,感覺上就是那種做做手勢,打架的地方也是在西廂房的樓梯間,最後Gaston由西廂房的頂處摔了出去,但是還沒有看到他跌出去整場的燈光就已經暗了,而是利用音效以及Gaston的慘叫聲讓觀眾得知Gaston墜樓而死。
傷勢嚴重的野獸經由Belle攙扶到舞台中間靜躺,這時候又回響起《Home (Reprise)》的旋律。這時候舞台只有兩盞聚光燈,一觸是從上方往下打在Belle以及野獸上,另一盞則是從遠方打到舞台上,打在舞台後方的西廂房裡的玫瑰花罩。當Belle意識到野獸離去的時候,終於按耐不住她心中對野獸的感覺,在最後一片魔法玫瑰花瓣凋落之前對野獸說出「我愛你」。這時候舞台燈光開始產生變化了,野獸的身體也慢慢漂浮起來,而他的形體也開始慢慢改變。之前在網路上看一些劇院拍攝的片段,都還是很好奇他這到底是怎麼從野獸變換成英俊的王子?這次觀賞中於看到『破綻』,主要是因為燈光的部分還是太過於明顯,所以演員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從野獸變身為人類的演員將他的面具迅速拿開並且往Belle的方向丟去,在下方的Belle也沒閒著快將丟下來的面具藏好。變身為英俊的王子後,Belle馬上認出他就是之前的野獸,倆倆跑到台前,上方放下了紅布幕。這時所有被施魔咒的器具全都變回人類,所有變回人類的的演員中,觀眾呼聲最大的竟然是Chip,因為他實在是太可愛了。最後Belle與王子倆倆盛裝出現在偌大的舞台上翩然起舞,最終的大合唱真得很令人感動。
雖然這只是個童話故事,但坐在台下的我卻是萬分的激動,雖然我觀劇經驗已經累積了不少,這樣童話故事幸福快樂的結局也屢見不鮮,但是可能真的基於當時我自己本身的狀況下,當下我不時拭去快要落下的淚珠,除了感動之餘,心中有多了分感慨。當初也很希望能夠與喜歡這個音樂劇的好友一同觀賞,雖然事與願違,但能夠看到這樣精彩的演出也足夠讓我滿足了。
回想當初四月份興奮地告訴朋友【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來舊金山巡迴的消息,沒想到被澆了桶冷水稱之為『老戲』,對這樣的話題感到不感興趣,朋友也提及若是荷蘭版的製作來美巡迴的話才比較會考慮。說實在的,很不苟同這樣的說法,戲無新舊之分,每個人接觸戲的時間點都不一樣,每個製作團隊也不盡相同,即使是有歷史的戲,每次觀賞也會有不同的觀後心得,若是這樣興沖沖地與人分享得到得回應卻有如熱臉貼冷屁股,這樣怎麼還會有動力想要讓人再繼續分享下去呢?對我而言,老戲、新戲、劇評口中的經典或是票房毒藥等對我而言是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喜歡看劇、喜歡自己去領悟品戲、我喜歡這種娛樂產業、我喜歡對任何要去觀賞的劇充滿期待。【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無論在電影上或是舞台版上都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在我的心目中,它還是我自己心目中的經典。或許是戀舊的個性,我喜歡一再反覆觀賞電影版的DVD,手邊也收藏了十多個舞台版本的CD,自己也看過百老匯、倫敦、比利時、匈牙利以及荷蘭諸國觀眾自行拍攝的影片,但終究不敵在現場觀劇的魔力。
《影片十》
歐洲各版本的《Home》以及《A Change in Me》
以上各個版本的Belle,分別為《荷蘭版》Chantal Janzen、《西班牙版》Patricia Paisal、《德國版》Katrin Löbbert、《義大利版》Arianna、《俄羅斯版》Natasha Bystrova。其中《荷蘭版》、《俄羅斯版》以及《義大利版》的Belle都灌製過該國錄音版的【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沒有辦法親臨歐洲劇場的我,今年年底準備給自己一個邁入而立之年的大禮物,默許有幸可以觀賞到其他版本的製作,若有機會,再將它轉換成文字與喜愛音樂劇的大家分享。